低壓灌漿混凝土裂縫修補技術
將水泥或化學漿液灌入混凝土縫內,使其擴散,固化。固化后的漿液具有較高的粘結強度,與混凝土能較好地粘結,從而增強了構件的整體性,使構件恢復使用功能,提高耐久性,達到堵漏防銹補強的目的。用于結構修補的化學漿液主要有兩類:一類是環氧樹脂漿;另一類是甲基丙烯酸甲酷液。用于防滲堵漏的化學漿液主要有:水玻璃、丙烯酞胺、聚氨酷、丙烯酸鹽等。這些不溶物可充填縫隙,使之不透水并增加強度。
雖然民用建筑混凝土結構裂縫修補工法多種多樣,但我們不能只知其一、只用其一,而應牢牢掌握每一種方法,以一變應萬變,做到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,盡量實現修補最優。
所用產品
裂縫修補膠(灌漿樹脂)
產品概述:
灌漿樹脂為低粘度、高強度、高流動型的雙組分灌漿加固用粘合劑,配合比為甲組份:乙組份=4:1,使用前先將甲、乙組份分別攪勻,再按比例配合。
灌漿樹脂適用縫寬不小于0.05毫米的裂縫
灌漿樹脂適用縫寬不小于0.5毫米的裂縫
用途:適用縫寬不小于0.05毫米

施工:(一)施工準備材料
1、600m燒杯,配樹脂膠用。2、醫用橡膠手套,工人防護用。3、開刀(2cm左右寬),配封縫膠。4、小鐵板,配封縫膠用。5、酒精、棉絲、擦手、清洗器具用。6、滑石粉,加入樹脂,灌寬縫用。7、手提磨光機,打磨混凝土用。
(二)工藝流程
1、用放大鏡正確觀察裂縫寬度,確定裂縫長度;
2、基層處理:清除裂縫表面的灰塵、油污;
3、確定注入口:一般按照20-30cm距離設置一個注入口,注入口的位置盡量設在裂縫較寬、開口較暢通的部位,貼上膠帶,預留;
4、封閉裂縫:采用YJS-400封縫膠,沿裂縫表面涂刮,留出注入口;
5、安設塑料底座:揭去注入口上的膠帶,用封縫膠將底座粘于注入口上;
6、安設灌漿器:將配好的樹脂注入軟管中,把裝有樹脂的灌漿器旋緊于底座上;
7、灌漿:松開彈簧,確認注入狀態,如灌漿樹脂不足,可補充再繼續注入。
8、注入完畢:注入速度降低,確認不在進膠后,可拆除灌漿器,用堵頭將底座堵死;
9、灌漿樹脂固化后,敲掉底座和堵頭,清理表面封縫膠。
(三)施工注意事項
1、灌漿樹脂一次配合量以不超過500g為宜,30分鐘內用完,隨配隨用。
2、灌漿樹脂型灌漿樹脂的配合比為甲組份:乙組份=4:1。該配合比適合13-22°C環境下使用;若超過22°C,可適當減少乙組份的用量(如甲組份:乙組份=4:0.8-1),避免發熱過快;若低于13°C可適當增加乙組份的用量(如甲組份:乙組份=4:1-1.2),以加快反應速度。
其他混凝土裂縫修補方法
問題出現了,解決它的方法自然而然也隨之產生。隨著施工經驗的發展,現在混凝土裂縫修補的方法有很多:如仿生自愈合法、電化學防護法、混凝土置換法、結構加固法、灌漿嵌縫封堵法、表面修補法等等,其中灌漿嵌縫封堵法又可分為開槽填補法、涂膜封閉法和壓力注漿法三種。
(一)開槽填補法
開槽填補法適用于結構允許開槽且寬度較大但數量不多的裂縫,如墩臺或路面混凝土的裂縫。工序為:開槽一涂刷界面處理漿一壓抹聚合物砂漿一養護。
先用鑿子和扁鏟沿裂縫開槽。槽深和寬約3-5cm,呈U型,用刷子在槽底和兩壁均勻涂刷一層界面處理漿,在界面處理漿尚未硬化之前,將拌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砂漿用抹刀壓入槽中,壓實抹平。在養護時,不需要澆水,在濕空氣中即可。養護期間不得淋雨、日曬或風吹,最好覆蓋一層塑料薄膜。
(二)涂膜封閉法
涂膜封閉法適用于寬度小于0.2mm的微細裂縫的修補,也可用于混凝土外表面的裝飾和防水處理,以及防止混凝土保護層的炭化和有害離子對混凝土的腐蝕。工序為:清掃一刮膩子一涂刷底層涂料一涂刷主層涂料一涂罩面層。
混凝土表面裂縫、氣孔和缺陷先用膩子(混凝土修補膠:粉料=1:1.8-2.0)填充補平,待干后用砂布磨平,再進行底層涂刷(混凝土修補膠:粉料=1:0.7-0.8),涂料在使用前要通過鐵窗紗過濾,除去雜質和團塊。主層涂料要涂刷3遍,每遍涂刷都要等上遍涂料干后再涂,且兩次涂刷方向最好是相互垂直。
(三)低壓注漿法
低壓注漿法適用于寬度為0.2-0.3mm的混凝土裂縫修補。修補工序如下:裂縫清理—粘貼注漿咀和封閉裂縫—試漏—配制注漿液—壓力注漿—二次注漿—清理表面。
當裂縫數量較多時,先要在預計要貼的裂縫位置貼上醫用白膠布,再用窄毛刷將封縫用漿沿裂縫來回涂刷。使裂縫封閉,大約10分鐘后,揭去膠布條,露出小縫,固化后周邊可能有裂口,必須反復用漿補上,以避免注漿時漏漿。注漿操作一般在粘咀的第二天進行,若氣溫高的話半天就可注漿。操作時先用補縫器吸取注漿液,插入注漿咀,用手推動補縫器活塞,使漿液通過注漿咀壓入裂縫,當相鄰的咀中流出漿液時,就可以拔出補縫器,堵上鋁鉚釘。一般由上往下注漿,水平縫一般從一端向另一端逐個注漿。為了保證漿液充滿,在注漿后約半小時可以對每個注漿咀再次補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