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耐高溫灌漿料結構粗集料的最大粒徑:最大名義粒徑不得大于構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≤4,不超過鋼筋最小凈間距的3≤4。
對于耐高溫灌漿料實心板,粗集料的最大名義粒徑不應大于板厚的1≤3,不大于40 mm,大體積耐高溫灌漿料的粗集料的最大名義直徑不應小于31.5mm。

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,耐高溫灌漿料配合比應盡量減小,泵送耐高溫灌漿料配合比的設計值不應大于180 mm。
泵送高強度耐高溫灌漿料的膨脹度不應小于500 mm,自密實耐高溫灌漿料的膨脹度不應小于600 mm。
在具體生產施工前,要制定完整的技術方案,做好各項準備工作。
在耐高溫灌漿料混合料的運輸和澆筑過程中嚴禁加水(強制性規定)
耐高溫灌漿料原料進入市場時,供應商應當按照規定的批次向買方提供質量證明文件。質量證書文件包括類型檢驗報告、工廠檢驗報告、資質證書等。摻合料產品應當有說明書。
冬拌耐高溫灌漿料時,應優先采用加水法提高混合料溫度,同時采用集料加熱法提高混合料溫度。
當集料不加熱時,混合水可加熱到60℃以上

用攪拌罐車運輸耐高溫灌漿料混合料時,快速旋轉攪拌槽在卸貨前應使用不少于20s。
從攪拌機卸出耐高溫灌漿料混合物到在施工現場接收的時間間隔為:不得超過90分鐘。
當夏季天氣炎熱時,耐高溫灌漿料混合料的噴射溫度不應高于35℃,耐高溫灌漿料應在夜間或夜間澆筑。當現場溫度高于35℃時,應對金屬模板進行澆水和冷卻(不應留下水),并應采取措施避免陽光照射金屬模板。
當耐高溫灌漿料混合料過高時,會影響耐高溫灌漿料的硬化過程,增加控制的難度,因此必須避免在高溫條件下澆筑耐高溫灌漿料。
冬季施工時,耐高溫灌漿料混合料的溫度不得低于5℃,且應保溫。

耐高溫灌漿料的噴射溫度過低,不利于水泥水化和耐高溫灌漿料強度的發展,耐高溫灌漿料易凍傷。
振動時間控制。根據混合物的稠度,振動位置的不同條件應控制在10到30之間。
判斷振動的原理是混合物表面出現泛漿液,幾乎沒有氣泡逸出。
大體積耐高溫灌漿料養護過程中應進行溫控,耐高溫灌漿料內外溫差不應超過25℃,表面與外界溫差不應超過20℃,日平均溫差不應小于5℃,當日平均溫度小于5℃時,不應采用自然養護澆水方法。